,李昌也深知经历了平定西域、东胡的战争, 现在的大周需要的是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所以在寻找到合适的理由和时机之前, 李昌会尽力避免和东夷全面的开战。
也正是因为东夷和大周之间的攻守易势,东夷屡屡在和大周的边境小规模冲突之中吃瘪, 便把主意打到了和自己比邻, 却弱小的新罗国上。
从今年年初,在大周尚且还在庆祝新年那时候开始,东夷派出的军队便以摧枯拉朽之势, 将新罗王室从原本的国都逼得向后退守,逃亡到了新罗的陪都。
新罗王不得不排出一支十五人的使臣团,一路走水路,连逃带赶得往大周,终于在五月份辗转来到天京,面见了大周的皇帝李昌。
他们口呼“天帝”,呈上新罗王的血书,涕泣叩拜,请求大周干涉东夷灭国新罗的行径。
李昌并不仅仅是一个擅长处理内政的皇帝,他同时也是在大周初建国祚的时候,南征北战,拿下数场最为重要战役的战神。
他深知现在并不是拿下东夷的最好时机,但是新罗的位置非常特殊,几乎可以说是大周北方的门户,东夷拿下新罗之后,便能直接以水师威胁威海沿岸的商船安危。
更进一步来说,极有可能危害威州一带边疆的安危,到时候就不是向现在这样大周将东夷封锁在东南角,而是让东夷开启了向外打开新战线的机会。
毕竟,李昌最终想要的结果,是把东夷像东胡、西域一样,变成大周的“都护府”。
虽然李昌对于各种商人延续了历朝历代打压商人,不许他们为官做宰,参与朝堂政治的“国策”,却又出台了不少维护商户安全行商,鼓励商人读书、经营的政策,也算是历代之中对商人比较友好的皇帝了。
他满脸沉痛地起身,边上伺候着的宦官连忙上前想要扶住他,却被他摆摆手挥开了。
皇帝一步一步挨下台阶,上大朝会见外国使臣的时候才会戴的冕旒在他的动作下,一阵摇晃,发出了清脆的哗啦声。
新罗使臣在皇帝和百官面前,以头抢地,将自己的前额在磕出了一片鲜血,他们在海浪之上颠簸了数月,怀里一直抱着新罗王的血书,里头字字血泪,泣诉东夷军队在新罗的种种暴行,恳求大周作为新罗的“祖宗之国”前来“救同袍于水火”。
虽然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