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一夕便能一马当先,那些考生又何必十年如一日地困在这一方文字之中呢?
国舅夫人点了点头,正要出声安慰却见清歌忽然站了起来,道:“母亲,我下次再考就是了,用不着说宽慰我的话……我先回房了。”
说完他转身快步绕出了前堂,径直往书房赶去。
清歌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好苗子,那四书五经第一次入眼时便叫他眼疼了三天,好不容易在先生的戒尺下跪着背完了,转眼同院子里的小厮放个纸鸢又全放跑了,那些书翻来覆去背了不下五回才终于刻在了脑子里。
那时就连入睡时也会被大先生、中先生、论先生和孟先生敲着脑袋问问题。
如今想来背下那几本四书五经并不算难事,若要写出拍案叫绝的文章需得博览群书,眼界、素养、才学一样都少不得。
清歌将自己关在房中整整七日,七日后才终于从房中走出去换了身衣裳,以免养成了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的毛病。正要回书房时迎面走来一个小厮,小厮走到他面前停下了,俯身道:“国舅老爷让三公子收拾收拾去一趟前堂,因来的是贵客,老爷特地嘱咐让公子沐浴后再过去。”
清歌将踏进书房的一只脚收了回来,掸掸衣裳,道:“不必了,我刚刚换了身衣裳,就这样过去吧。”
清歌刚一拐进前堂就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端坐在国舅的一旁,穿着月白色的衣衫,用一根淡紫色的发带简单地束着头发,不消看此人面貌清歌便立即识出,此人正是不久前才从江南入京师的姚知年。
“清歌,知年先生自江南而来,今日特别同我说想见见你。”国舅笑道。
清歌看了姚知年一眼,拱手道:“知年先生。”
姚知年微微颔首,国舅又道:“我这儿子愚笨,许久未见知年先生,如今猛然瞧见竟木讷了。”
姚知年道:“国舅老爷误会了,我与三公子并非许久未见,前些日子我们在码头见过一回。”
国舅笑容停顿,将目光移到了清歌身上,“那日你去接知年先生了?怎么未听你提起过?”
清歌道:“那日……我大抵是忘了。”
“孩子心性!这都能忘?”国舅责备了一句转而又对姚知年道,“先生此次入京怕是要呆上好一阵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