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来覆去问了卖报人好几遍, 再三确认之后, 方满腹狐疑的将崭新的报纸带回来了主家府邸。
如今京城里不少识字的夫人太太, 都习惯托家人买几份报纸看。不然,后宅夫人们彼此往来之时, 都跟不上话题。
龚太太也有这习惯,接过仆妇送来的燕京小报, 她立刻看了起来。
头版很奇怪,竟然是说的一个民妇。这民妇姓齐,是一个寡妇, 带着一个小女儿孤苦伶仃的过活。那执笔者文采极好, 朴素无华的大白话,寥寥数笔, 便勾勒出一如元曲大家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一般的氛围。
龚太太读至此, 不由得为这齐寡妇掬了一把辛酸泪, 只盼着她与女儿的日子能好过些。
她低头往下看, 其中写到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时,忽然慈幼局开了一家绣坊,愿意让齐寡妇进去做工,甚至同意她做工的时候将女儿寄放在慈幼院,于是母女两人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又因绣坊所出品的棉布极其低廉, 在这个寒冬,齐寡妇终于能给女儿买上一身厚实的棉袄,而不是打了补丁的衣裳里塞芦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