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隽虽然是第一军的军长,但因为保卫上海、南京两场大战有功,被拔擢为第一战区的总参谋长。
“如今倭军第五师团的九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占领沫源,二十一旅团以两个大队的兵力南下,占领灵丘县城,逼近平型岭。由此可见雁门关一带兵力虽多而无用,而平型岭一带则兵力空虚,危如累卵。我们必须改变原有作战计划。”作战会议室里,沈绍隽为各位送上的是他亲自拟定的将倭军放进平型岭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
第一战区的总指挥和几个高级将领反复翻阅着这份计划,苦苦斟酌着,他们原先的想法是在山西大同与倭军决战,也都做好了兵力部署,没想到倭军行军飘忽,似乎要可以避开大同,从如今的情况看,只能在平型关里进行决战了。
沈绍隽的计划是诱敌至沙河以西,从恒山、五台山两面钳击,把倭军歼灭在滹沱河上游的盆地里。战区主力分别部署在平型关、茹越口、雁门关一线,企图凭借长城的山地阻止敌人进攻,保卫山西腹地。
作战指挥部很快批准了沈绍隽的计划,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无懈可击的,剩下的只能在战斗中看各军各师自己的发挥了。
此时的沈绍隽已经随着部队开往了山西的东北部,这一次他们的任务是正面防御和堵截,无疑又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他在破旧的马灯下摊开军用地图,把各方面搜集的情况又作了一番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多方情报,尤其是灵丘下午传回的情报,倭军明天凌晨要出发,赶到团城与另一队倭军会合,因此他们必须在天亮前进人阵地并隐蔽好,而此时已经夜幕低垂。
他立即用电话下达了出击命令,第十七师于当晚凌晨出发,在天亮以前进人白崖台一线的设伏阵地;第一师随后开进,拂晓完成各种战斗准备,暴露与否,是胜败关键!
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的他又亲自下阵地检查,从阵地回来,大雨倾盆,浑身上下淋得透湿,可他哪里顾得了这么多。
白崖台一线距离倭军预计经过的汽车路仅两三里地远。为了隐蔽进人阵地,第十七师选择了最难走的小道。
没想到老天爷也来凑热闹,夜里下起了大雨,电闪雷鸣,又暴发了山洪。虽然有工兵营,却很难在短期内架起桥来,徒涉中有士兵被洪水卷走。到后来,水势越来越大,走在后面的一个团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