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微皱,刚刚收到的消息,倭军已在金山卫登陆,华夏军队已经被抄了后路,慢慢进入了倭军的包围圈,一旦包围圈合拢,那么华夏军队就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华夏军队的将领们都看到了这样的情况,一部分部队甚至为了避免被围而自行决定往后撤,统帅部和战场上的各个高级指挥部都军心大乱,是撤是守,争执不下。
作为战场总指挥的胡杰这个时候倒是站了出来,坚持认为应该回撤,事已至此上海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
而戴国瑛仍然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乔星诃和乔霏已经向国联寻求帮助和支持,所以他迟迟不肯下令后撤,认为只要能在上海继续顶下去,国联会出面制裁倭国,虽然乔霏已经明确向他表示国联态度消极,几乎不可能对华夏作出任何支持,但是戴国瑛依然犹豫不决。
而胡杰则向戴国瑛坦言,前方将士听到倭军登陆消息后人心惶惶,有的部队已经出现混乱,大有控制不住之趋势,再不撤退七十万人只有白白等死了,如果戴国瑛怕担不起这个骂名,那就由他来担撤退这个骂名。
再加上各位高级军事将领的联名请求,戴国瑛终于不再坚持,不得不同意撤退,早已经为撤退做好准备的胡杰,之前已经和沈绍隽排好了各部队撤退顺序,接下来就进入有序撤退保存实力的阶段。
在整个撤退过程中,第一军基本处于掩护大军后撤的位置,惯打前锋的沈绍隽,这次完全掉了个头,成了后卫。
迁都的决定早于撤退,联合政府各机关除最高长官留在上海主持工作之外,其余均已离开了上海转赴重庆,戴国瑛和乔星诃他们则是最后一批撤离的。
但是他们还是早于军队的撤退,大概是看到形势不对,又收到了沈绍隽那封像遗书一样的信,沈宏礼一家人最后还是答应了后撤,心痛地抛下家产来到了重庆。
涵碧山庄那一大家子人也都来到了重庆,这个地方和江南的富庶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又因为在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人口,而变得拥挤混乱,让这些过惯了好日子人日日怨声载道。
联合政府在重庆重新开始办公,乔霏安顿好了沈家一大家子人后,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听沈老爷子絮絮叨叨的说教,找了个由头都离开了沈家,又惹得老爷子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看到乱哄哄的沈家,乔霏对涵碧山庄更多了一份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