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为她打开了门。虽然有些暑热,却没有一个人离开[r6] ,他们站在院中,静静等昭容归来。
“你们——你们……”她眼里还含着泪,说着,啪嗒滴下来。
“昭容乃真国士!”她听出来,这是崔湜的声音。站在角落的他,这声几乎是吼出来的。婉儿看向这年轻人,看见他眼里的泪光。
“昭容乃真国士!”
“我等愿誓死追随!”
“昭容乃真国士!”
“我等愿誓死追随!”
流着泪,她终于微笑了。为此刻,今生足矣。
[r1]对这组《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诗的评价:此外,上官婉儿还在开拓唐代园林山水诗的题材方面多有贡献,如《游长宁公主流杯池》,突破了以往写景状物的宫廷诗歌形式,寓情于景,却更具有自然山水味清代文人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中称赞道“昭容才思鲜艳,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
[r2]指路百度贴吧“你做个受吧”的帖子:从《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谈谈婉儿的死谏前兆。
摘录:再来看看这二十五首诗。能够让婉儿视皇帝为无物,连皇帝马屁都懒得拍,这种情况下写出的诗作,一定是她此刻最想表达、内心最渴望却求而不得的东西——隐逸。可是婉儿是个工作狂,她有明确又清晰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究极一生去实现,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在这个政治斗争白热化的时候表现出这么强烈隐逸情怀,不得不说很微妙。隐逸通常还伴随着另外一个意思——避世。
当然也有朋友从另一个句入手,我觉得稍微有些牵强。找不到出处了,就放在这里吧:有人提到过婉儿写游长宁公主流杯池时,据唐龙政变只有最后两三个月,那几首诗中已透露出婉儿的隐逸之意,可想而知,婉儿那时候已经很累了。鉴于婉儿只有32首诗留存,姑且将之视为绝笔,而在那几首诗里也不出意料地提到了“鲁馆”,只不过这一次不再是积极地赞颂,只有四个字,“何如鲁馆”,原诗意思大概是鲁馆又如何,比不上这景致。联系前文,我总有种感觉,这句话似乎预示着什么,婉儿心里的某一隅把少女时期的一个执念悄悄放下了,看来昭容果真是太累了啊。
[r3]在唐隆政变之前,刘幽求当过两次县尉。他是如何安全到达长安,其实最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