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间至深之情,不在风花雪月,在于一茶一饭的寻常。女皇借着这个道理,寄希望于举办宴会,与筵席上联合武家与李家,笼络太子与朝臣,为自己身后政局稳定做准备。
暮春时节,三阳宫落成,她于石淙宴请太子、相王,武氏诸王与群臣。嵩山脚下,石淙河畔,有一块天然的巨石,宴会就设在那里。狄公身子不好,陪女皇走了几十里路,一时狂风刮过,马匹受惊,便有些摇摇欲坠。武曌赶紧命太子追上去,牵好缰绳,安抚下这马。她不叫别人,偏偏叫了太子,是期望他们建立起君臣感情,期望自己百年以后,狄公仍能尽心力辅弼太子。从复立李显开始,她就一直暗中做着这些努力。
宴会上,二张侍立左右,狄仁杰、魏元忠、姚崇等一众大臣也如数在列。尽管暗流涌动,席面上仍然一片母慈子孝,君臣和谐。众人唱和赋诗,每人都有诗作,武曌本人也作了一首《石淙》。
席间五味俱全,易之、昌宗本是爱玩笑的青年,谈论鹿rou鱼rou,他们就一番戏言,说天底下无论什么rou,都不如天竺进贡的象rou。武曌问他们为何,兄弟俩回答:“宰象(宰相)自然不错。[r1] ”
魏元忠坐不住了,自从上次在街上路过,亲眼看见张家家奴恃强凌弱,他对这两个面首就看不惯。不过是两个弄臣,今日居然在宴席上,公然开当朝宰相的玩笑。这座下的臣子,有几个不是宰相的,面子上能过得去么?于是乎他毫不示弱,举杯祝道:“依我看,象rou粗糙难咽,不如獐子可口。宰象不如杀獐(张)。”
一时间,兄弟俩的脸都拉下了,气氛剑拔弩张,争执一触即发。
武三思连忙开口打圆场,说席上都是些玩笑话。随后又扯上些七七八八的杂事,将问题因开来。他说,六郎即便板着脸,也是月貌花容的美男子。这容貌世上找不出第二个,是天赋道行,想必六郎是升仙太子的转世。
武曌游嵩山的时候,曾亲手题写过升仙太子碑,飞白遒劲,有女丈夫气。而她对升仙太子王子晋的喜爱,亦是人尽皆知的。也许是为了教导子侄们,学学王子晋淡泊名利,不思权位,别总想着斗个死去活来。无论如何,武三思这句,一下拍了两个人的马屁,颇有些洋洋得意。
他没看见,狄仁杰幽幽盯着他,看了许久,皱起眉头。
三思又撺掇着让张昌宗着羽衣吹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