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懿宗气得七窍生烟,皇帝面前又不好发作。倒是武曌大笑起来,前仰后合,许久才停住。高兴起来,还赏了这位大臣两匹绢。
她何尝不知武家子弟,没有几个治世之才能堪大用。只是出于稳固皇帝的位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都说皇帝手握大权,天下任其生杀,有谁能知,皇帝不得已之处多了去。
“婉儿,契丹方退,华北不稳。安抚百姓的事,也许还得派武懿宗去。”她说。
“若一定得叫他去,还是让狄公也去。否则,华北必生事端。”
武懿宗杀敌无能,对付百姓却花样百出。所到之处,凡有先前被契丹掳走,如今回归原籍的百姓,一律按反贼论处。对于这等“大逆不道”的反贼,他的处置手段极其残忍——生生破开胸膛腹腔,取出胆囊。百姓怎么也想不到,契丹走了,迎来的却是新一轮屠杀。百姓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多少年后的安史之乱,全国只有河北道没有归复大唐,不是没有原因的。
狄公不得不为这个自卑又骄横的“可怜人”善后[r4] ,处处安抚百姓,恢复生产。面对投降的叛军将领[r5] ,狄仁杰上书请免其死,以仁义感化,为武周所用。武曌果然听从建议,拜他为大将军。这位降将奉命平定契丹余党,招降了他的女婿。而他女婿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光弼。多少年后的安史之乱,李光弼居功至伟,作为仅次于郭子仪的功臣,对大唐有再造之德。
目睹武懿宗的种种不堪,狄公眼底只有凄冷。也许,他就是在那一刻下定了决心——恢复李唐,将是他毕生的事业。
[r1]传说嵩山是夏启诞生的地方,夏启的母亲化作石头以后才生下他,姨母则是给抚养他长大的人。
[r2]《景龙文馆记》:自通天(公元696年)后,逮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生杀大柄,多其所决。《旧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不同,认为婉儿是698年左右掌机要,相差两年。暂且估计698年是更加全面的参决。且那一年是太平加封、武攸暨从郡王升为亲王的一年,还是很微妙的。
[r3]此人名叫张元一。之后没什么戏份,为减少大家记人名的混乱,就不表了。
[r4]艺术处理,两人其实是分道安抚百姓的,严格来说不能叫“为他善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