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不过是一个美好的空想而已。
就在前一段时间因为征召令而在山东闹出的隐户之案,那些面上一个个德行无双的正人君子,私下里却都是以人为畜,定下的佃租高得吓人,逼得那些佃户不得不再向他们借高利贷,乃至于最后卖身,给他们常年做苦力,甚至于没有一件好衣。
这件事一爆出来,不像是原本还仅仅在一个地方流传,京城日报可是为他们的坐了一会免费的宣传。这些人表里不一的伪善行径叫全国人都看了个明明白白。
“是以国无法不明,无商不荣,无器不盛,无武不强,无德不立。”林瑜的意思很明白,“治国由专人去做,研究学问的么,就让他们专心研究学问好了。”
不能让法家只捧着律法,去丈量全国上下所有人是否循规蹈矩;不能让儒家捧着经义,天天大喷口水空谈治国;不能像墨家那样考虑着怎么均天下之财富,不能让兵家拿着刀剑威逼,更不能任由商人一味的逐利。
林瑜到底想要一个怎么样的儒家,当今好些儒学大家不得不抛弃了自己研究了大半辈子的学问,重新开始埋首经义,他们也渐渐向京城的方向汇聚,只希望能够获得一星半点的消息,不至于真的让儒家消失于他们这一代。不得不说,林瑜对他们这样传承的精神还是认可的,还遣人专门拨了一个院子让他们居住生活。这让这些儒学大家感激涕零,皇帝还没有彻底放弃儒家!
但是,也仅止于此了。在他们没有拿出像样的成果之前,林瑜是不会让他们靠近皇家学院一步的。
几个商人的事情不过是适逢其会,正巧被出来走走的林瑜两人给装上了,他们谈论的内容和赵家祖孙一般,都是为了银行。钱庄不能开了,生意中的大头活生生被挖掉,他们怎么能不肉痛。这些手中有钱庄的商户只好联合起来,群策群力,想一个对策出来。
之前银行开始准备的时候,他们已经收到了消息,也曾经想过办法试图阻止。但是,事实证明林瑜打定了的主意是不可能改变的,他们的联合宛如螳臂当车一般可笑。
现在他们再一次联合在一起,倒不是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事实上太平年间敢公然和官府做对的还是少的,近百年来也就出了林瑜这么一个罢了。
这些商人可没有林瑜的胆子,更何况朝堂上已经有了一些允许他们开办银行的风声。既然有路可走,自然不会去走一条死路。
只是现在商户怎么开银行,需要哪些条件一切都还不是很明了,这些商人才会聚集起来,试图通过朝堂上的人弄清楚,以后也好做也应对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