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岂非无可忧虑之事,亦无所谓得失祸福?那么悟道之后,人还有没有喜怒哀乐呢?"
顺治微笑:"十四妹这一问,已经灵光闪现。"
玉林秀亦点头笑道:"格格果然有夙慧。老僧反问格格一句,什么是喜怒哀乐呢?"
建宁张口欲答,却忽然结舌,因"喜""怒""哀""乐"只是四个字,形容四种情绪,可是真要切实回答这四个字是什么东西,却不知从何答起。喜也罢怒也罢都是相对而言,没有喜,何来怒,没有哀,何来乐,这样看来,喜怒哀乐皆属虚妄,又何谈"有""无"呢?
顺治见她不答,心领神会,笑道:"十四妹已是悟了,喜怒哀乐皆属妄念,妄念若息,则何来喜怒?"
建宁不甘心地追问:"喜怒哀乐是妄念,山川大河总是实在的吧?它们又当如何看待呢?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在不在呢?"
玉林秀道:"如人睡梦中之事,是有是无。"
建宁听得似懂非懂,然而她生『性』大而化之,既然不懂,也就不去多想。顺治却如聆纶音,垂首沉『吟』,反复掂掇,又凝望公主坟不语。
玉林秀见他这般,反怕他矫枉过正,又提起剃度出家的事,遂劝道:"皇上生为帝王身,正可光扬法化,保卫生民,行诸大悲大愿之行,虽有佛缘,却不一定必要出家才是正道,还望皇上以国家社稷为重,万勿萌生此念。"顺治点头称是,又洒泪祭酒,随玉林秀持诵一番,起驾回宫。
次日上朝,顺治下旨为崇祯帝立碑,并亲撰碑文。是年秋天又以狩猎为名,自南苑出西红门,经玉泉山、沙河,至昌平明崇祯陵祭拜,酹酒于陵前,更遣官通祭明朝十一陵,又启用大批明朝遗臣,加开恩科,亲自复试江南举子,擢拔官员,分别予以重用。
一时间,举国佛教盛行,文风大兴,南明有遗臣士子拖家契口来归顺者,皆予抚恤,群臣上表称诵,都说今上垂拱而治,不兵而胜,是圣人治世之道。与此同时,朝中满蒙王公却觉惶恐不安,此两族人皆以马上功夫见长,不擅诗文,又多半供奉萨满,不谙佛理,朝堂答对多不合圣意,难免见弃。一时朝中竟有汉臣压过满臣之势,风声鹤唳,谣言四起。满蒙王公遂联名上书,转请汤若望递于庄妃皇太后,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