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之间作选择。”
只这第一句话,对于台下众人来说不谛于一声春雷在脑袋上炸响。
张幼双平静地收回了视线,“我翻阅了这些年来的程文墨卷,发现《大学》的出题频率要少于《中庸》。”
毕竟大学只有五千多字,考官为了多考察学生的能力,自然会选择字数更多,难度更大的,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所以,这就要求你们,一定要将复习的重点放在《孟子》、《论语》和《中庸》之上!”
时人其实多反感猜题、拟题的行径,不过这一年多的接触下来,明道斋的众人早就被张幼双这种授课方式所折服了。
察觉到张幼双即将讲的内容,或许又是那等石破天惊的惊世之语,祝保才等人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本子,飞快地记着笔记。
这一年下来,明道斋的学生们几乎都是人手一本笔记。
之前张先生没提还未觉得,张幼双要求他们记笔记之后,他们才发觉这笔记竟然如此好用。
“到了乡试、会试阶段,你们就不要再做小题了,乡试会试是国家的抡才大典,鲜少出那种割裂经文的。出的基本上都是大题。主要紧扣‘修己’和‘治人’这两方面。”
多做大题……
众人运笔如飞,目光炯炯地等着张幼双接下来的话。
伴随着张幼双继续往下讲,李郸神情也渐趋复杂。
“……”深刻地察觉到了从前那个和张幼双叫板的自己究竟有多天真。
张幼双回身,在横轴上刷刷落笔,辅助学生们记录。
“你们要记住,《论语》中,雍也、公冶长、颜渊、子路、泰伯、卫灵公、子罕、子张篇的出题频率都比较高。”
……
这都是她经过归纳整理之后,绝对准确的数据。
台下,几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忍不住苦笑着叹了口气。
“唉……这个张幼双啊,还真不知道拿她怎么办!”
杨开元乐呵呵地伸手一指笑道:“还能怎么办?俞先生和陶山长就不说了,你没看到这些学生都喜欢她这个先生喜欢得不得了吗?上回那道试的王提学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