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本来就残酷得无法宣之于口,能把这些事云淡风轻地道出来,已经是因为岁月将痛苦过滤了不少。
而施加给他痛苦的,正是她的同僚,与她一样的大明官员。
孟歌行定定地看着她,方才那些话脱口而出后,他的心绪慢慢平静了些。那些人是官,她也是官,但是他能感觉到,她跟害死他父母的那些人不一样。他刚才的话虽并不指向她,可是波及了她。在看见青辰露出一点自责的神色后,他忽然觉得有些后悔,有些不忍心。
他并不想让她难受的。
“不过我运气好,捡了一笔钱。还遇到了一个好人,教了我经商。”孟歌行歪了歪嘴角,试图缓解因为他的故事而导致的凝重气氛,“我跟你说,其实我都不信佛,偏偏阿弥陀佛还保佑了。”
这是一句打趣的话,很明显是说给青辰听的,可是她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据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都不怕的。所有的恐惧和安全感的缺失,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一点点地领悟的。任何物种都有一种对同类本能的亲近感,在害怕与恐慌的时候,会本能地寻求同类的庇护。也就是说,世人遭遇苦难的时候,会最先寻求跟他们同样身为人的官员的帮助和保护。
佛的出现,对于神邸的信仰的出现,是晚于这种对同类的信任的。因为人们在寻求同类相助时无果,且反而受到了同类的欺压,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已经找不到心的归宿,所以迷惘的人们才最终找了个虚幻的出口——无所不能的、会保护他们的神与佛。这种信仰的出现是被动的,先天就带着宿命的悲哀,是人类整体成长的一种无奈。
然而更悲哀和无奈的,是人们最终发现,神与佛并不能保佑每一个人。
孟歌行的遭遇,恰恰是这种悲哀和无奈的现实缩写。
短暂的相顾无言,孟歌行并不知道青辰心中已是思绪万千。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个人面前,就像个从来也无法说话的人,一遭得以开口,就恨不得一股脑把自己掏空,将心中积攒多年的所有秘密都告诉她。
这样的话,他连跟着他闯荡了十年的兄弟都不敢说。
白莲教的首领,说自己不信阿弥陀佛,就像皇帝说自己不信天一样。其实信不信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信仰是他们维持统治的工具。没有了这个工具,他们就没有理由再受世人的追捧,就不再高高在上。
这番言论是掏心掏肺的,青辰自然也感受到了。
一个人忽然愿意与自己说心里话,说明他信任她,她多少有一些感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