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在宫中滞留。
他问文昌门带来的守卫:“大理寺卿一夜都在与陛下议事吗?”
那守卫低头回话:“并不曾,昨夜大理寺卿一个人夜游太液池,此事有陛下身边的蔡公公作证。”
内卫统领神色冰冷:“夜游太液池?”
守卫声音更低了:“据说……是陛下批准的。”
或许游太液池本身不可疑,但是内卫统领接到的回报中,就有搜寻过太液池周边,并且提到过裴谈所乘坐的画舫。
那样的画舫,要藏一个人……太容易了。
内卫统领目光越来越冷。
就在这时,他翻开了手边,最后一个登记册子。
长乐王。
三个字映入眼帘,内卫统领的目光一下子紧缩了。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之一,能走这道门的,自然是皇爵。长乐王。是昔日滕王李元婴的长子。
滕王李元婴,那是大唐的传奇。
一首《滕王阁序》,是每个大唐子民都会背诵的。
而作为滕王之子的长乐王……和其父一样,是个文采风流的人物。
所谓文采风流……自是风流。
内卫统领骤然,把手中册子合上,他联想昨夜一夜的事情,揪合出前因,与后果。
接着他立刻打开了荆婉儿的画像。
崔尚宫早有准备,第一时间就已经把荆婉儿的画像分派给了各个抓人的内卫司。
只见画上女子,足见是眉眼清秀。
内卫统领的心中盘算了片刻,“长乐王昨日,在何处赏月?”
看守丹凤门的守卫摇头:“长乐王在宫中一向踪迹自由,我等并不敢盘问。”
那可是滕王之子,皇亲贵胄,长乐王要去哪里,何须对他们汇报。
内卫统领只能良久之后合上了画像,挣扎计较了片刻后,沉声缓慢说道:“杂役房宫女走失之事,此刻起谁都不许再提了。”
——
大理寺中,裴县万分不明:“公子为何觉得不会查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