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战事,兵权就要上交,只会留极少的兵力在他们手里,而且没有仗打,他们在朝堂上几乎就是透明人物。
站在他们的立场,的确是无论于公于私,都应该应战的。
“将士的战力都需要血的磨练,若常常缩在龟壳里,就算是神将天兵也只会被磨平了血性!”马将军也瞪大着眼睛道。
“邢景,杨知文,你们是何看法?”崇正帝对武将和兵部尚书的争论没做评价,看了一圈儿,还是问了两个内阁的人。
邢景上前,“皇上,臣认为两位将军和唐大人说的都在理,微臣综合一下,觉得我们私底下应做好打仗的准备,但还是要争取和的可能,看看大羌和戎族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若能和,微臣并不建议此时打仗,若对方条件实在太过分,我们做了准备也不至于真打起仗来的时候仓皇应对。”
到底是首辅,考虑的的确较为全面。
他的话也暗合周颐的意思,若是有和的可能,周颐也不建议此时打仗,他的新政还未实施多久,还需要时间来等它成长。一个安稳和平的环境当然至关重要。
但对方若得寸进尺,现在大越也有了一战之力,武将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一味的退缩只会让自己陷入退无可退的境地。
而且,周颐从大羌和戎族的联合调兵中闻到了不同寻常的讯息,这应该和往常的勒索不同,他们两国甘于放下旧仇,看样子十有八九是打定了主意想要对大越全面开战了。
大羌,戎族,狄夷,就像三只鬣狗,偏偏大越这块肥肉还不停的在他们嘴边晃来晃去,引诱着他们来吃,这块肥肉太过鲜美,而且据周颐的情报,北边几个国家去年日子并不好过,内部正在闹纠纷,这时候一致对外才能转移矛盾,大越自然是他们的首选目标。
外诱内因,大越的繁华富饶已经成了他们的魔障,即便知道大越可能有了“神器”,但侵吞大越是这几个国家的一直以来的目标,想要他们放弃是不可能的,不管输赢,至少要打过再说。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是顽石,大越是精美的瓷器。
“杨知文,你的意见呢?”崇正帝又看向杨知文。
杨知文忙俯首:“回皇上,微臣附议刑大人的话。”
崇正帝微微颔首,这时他看见排在后面始终低着头的周颐,便叫了他的名字:“周颐,你呢,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第177章 战书与反间
崇正帝一问出口,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周颐,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这小子着实有些真知灼见。
周颐忙上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