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汉武帝平时惯用的符节。
据此,汉武帝心中就认定,仁安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出,卫太子想要让仁安从北军中调军,是卫太子背着汉武帝。
后世,不少人因为读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都觉得任安和田仁死在此次事件中,他们都死得非常冤枉。
其实,任安死得真得一点都不冤,那个吏最后转述的那句话,究竟是出自仁安之口,还是那个吏故意栽赃陷害,而编造出来的谎话,其实,真像一点都不重要。
在金知蝉看来,最重要的是,仁安有没有出营接卫太子符节这件事本身,接了之后,他做出的举动又是什么。
事实上,仁安不但接了卫太子的符节,而且,接到符节之后,接下来,仁安其实还有另外两个选择,要么调派北军的士兵协助卫太子,参与叛乱,要么立即派人联络汉武帝,将这件事和卫太子给他的符节,全都呈交给汉武帝本人。
可是,仁安的选择却非常独特,他返回北军大营之后,居然立刻选择关闭北营的营门,大有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
这不,汉武帝正在大殿上召集群臣议事的时候,这道奏折很快就被递到了他的手中。毕竟,那个吏只是人物,之前并没有像皇帝直接上奏的能力,这道弹劾仁安的奏折倒了几次手,才转到汉武帝的手中。这还是转手之人看到奏折中的内容事关重大,没有敢耽误的状态下。
奏折递到了汉武帝这里,汉武帝看后,自然是大为震怒,说道:“是个老jian巨猾之辈,仁安见太子起兵,却两不相帮,根本就是想坐观成败,坐收渔人之利耳,这个贼子根本就是有两心啊!以往,仁安数度安当死之罪非常多,可当时,朕怜惜其才,经常免除了他罪过。
让朕真是没想到啊!这一次,这个贼子居然心怀jian诈,有不忠之心。”
现在的情况,是不管汉武帝在大殿上说什么,做什么,要杀什么人,下面的大臣没有一个敢插言的,也没有一个敢出面为其中任何一人求情的。
这就是现状,因为,还活着的大臣们都非常清楚,这个时候,谁出面求情,谁死。几乎没有任何例外。
此时此刻,金知蝉担心的事情要看就要发生了,就在前天晚上,仁安在狱中所写的求救信,终于递到了司马迁手中。
为此,他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