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一扫而空,瞧上去更雍华疏懒了。
送些吃食到房去。踩着木屐,帝梓元摆摆手,径直朝房而去。
苑巴巴看了半晌,喏噎着回头,苑琴,你看小姐是不是、是不是
苑琴点头,眉微微皱起,有些无奈,小姐又变成以前在安乐寨时的模样了。
帝梓元在晋南十年的xing子一直便是如此,其实入京后的任安乐才是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两人忽而觉得,或许任安乐并不是不存在,小姐回京,重遇太子,让自己成了任安乐,却忘了她终究是帝梓元。
殿下!温朔黑着眼圈一路小跑进东宫房,眼底的兴奋溢于言表,我寻到线索了。
韩烨抬首,哦?当真?八年前两国jiāo战时卷宗上千,这才几日时间温朔便有了线索,看来还真吃了些苦头。
温朔点头,将手中泛huáng的案卷摆到韩烨面前,我仔细查过了,当年那十万两huáng金是在运往西北的路上遇到贼匪,不慎掉落,才会被押送的军士发现被人掉了包,当初能接触到这批huáng金的除了秦老大人,还有兵部侍郎崔水。
韩烨点头,不错,当初崔侍郎和秦老大人一样有嫌疑,消息传来之时,崔侍郎自缢于府,留下遗以证清白,崔侍郎素来刚直,他以死相证让众臣唏嘘,遂所有的指责都被推到了老大人身上。
殿下,我觉得崔侍郎的死很可疑,崔家人丁单薄,当时除了崔侍郎,就只有他的侄子崔永山,崔永山当时位属副将,正是押送huáng金之人。我怀疑是崔永山动了手脚,崔侍郎知晓实qíng后,为了护住崔家唯一的子嗣,才会自缢于府,蘀崔家洗清嫌疑,但是崔侍郎不知道在他死后,所有的罪责都被有心人推波助澜,qiáng扣在了秦老大人头上。
温朔,你为何会如此说,可是有什么证据?崔侍郎也是一世清名,若是如温朔所言,当年冤死的就不止是秦老大人一家。
殿下,当年huáng金案后,崔永山在西北立下军功,本可封妻荫子,位列朝堂,可他却在回朝后突然辞官,一个人回了江南老宅,自此不闻声息。一个如日中天的将军,若不是心里头有愧,他怎么可能放弃驰骋疆场的机会。而且我查到当初举荐崔永山入军的就是左相,当年他和秦老大人一起主管粮糙军需,相府当时圣眷正隆,且案子一出指证秦老大人贪墨的人证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