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诿,颔首应是。
三人唠嗑了些闲话,魏谏和龚季柘相携退出了上书房。
相爷,这次科举不同往常,殿下怎会安排下官来做这个主考?一出上书房,龚季柘拉住了右相问。
靖安侯世子出身东宫,当年太子把温朔放在崇文阁里拜师,里头的大学士和温朔皆有师徒之谊,这两年崇文阁的大学士和靖安侯府走动得也亲厚。这是帝家掌权后头一次恩科,恩科主考对历届士子都有知遇之恩,他素来中立,既不偏颇如今的小太子一系,也不为帝家摇旗呐喊,更是嘉宁帝选出来的礼部尚书,怎么想摄政王都不应该选他为主考官才对。
怎么个不同往常法?魏谏笑了笑,看着愁眉苦脸的龚季柘,道:怕是摄政王没有龚大人想得多。
相爷何意?
龚大人可还记得摄政王三年前在大理寺说的话?
龚季柘一愣,想起三年前那桩往事。
三年前,科举舞弊案震惊帝都,大理寺奉命彻查。彼时忠义侯嫡子古齐善、户部尚书长子杜庭松皆被卷入此案,大理寺上下一众官员以顶上花翎为赌注敲响青龙钟,bī得嘉宁帝把审案权jiāo给了当时尚是大理寺少卿的任安乐。
公审之日,任安乐巧施手段让古齐善和杜庭松当堂认罪,结案时对杜庭松的一席话更是振聋发聩。
杜庭松,你口口声声愧对皇恩、愧对恩师,愧对父母那你的同袍和天下百姓呢?若此事未被揭发,你高中三甲,那因你舞弊之故而落选的考生一生坎坷难平之时,他们向谁求个公道?你心不正,人不直,又如何能为父母官,造福百姓?科举乃大靖举贤选才之根本,科举乱,国本亦乱,若无科举之制选材纳良,我大靖安能有数十年太平之世?科举于大靖百姓而言重于天!
相爷龚季柘想起帝梓元当年所说的话,老脸一红。
龚大人,对摄政王来说,谁为这些士子的恩科之师并不重要,为大靖选才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为什么会选择你,刚才摄政王已经说过了。魏谏拍拍龚季柘的肩膀,朝石阶下走去。
龚大人历经两朝,耿直清廉,做恩科主考再合适不过了。
刚才上书房内帝梓元只说了这么一句,常人听来只觉是敷衍之词,唯有魏谏知道,帝梓元唯一的这句解释就是她的行事本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