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红的梅花开了一路。
风吹的很急,残缺的手绢,在她手中晃来晃去,提着的宫灯,也微微摆动着。
这个冬天,还有经历多少场风,才能够过去?
☆、第2章:红桃艳绿柳垂线
光绪十六年
戏台上一人,高方巾、白三、青绸褶子、青彩裤、厚底。
戏台上又一人,白发髻,白鬓发,头戴草帽圈、白四喜,身穿老斗衣,腰缠白腰裙,系大带,穿的是青彩裤,脚踩草鞋,披蓑衣。
“万里孤篷一片舟,”
“萧萧芦荻满江秋。”
“看君不是寻常客,”
“何事忧愁白了头。”
“蹊跷啊,蹊跷啊!”
慈禧太后拿了桌上的一块宫廷奶卷,尝了一小口,对身边的姬兰皇贵妃道:“今日的奶卷做的不错,你也尝尝。”姬兰皇贵妃恭敬的接过了慈禧太后递过来的奶卷,咬了小口,应和道:“入口细腻,红豆甜的恰到好处,确实不错。”
玉录玳瞧了一眼,慈禧太后听着戏词,胃口很好,一块宫廷奶卷都吃下了,慈禧太后偏头看了身边的李公公,问道:“丑生唱的着实不错,但看起来,他的年纪不错大的。”
李公公缓缓回道:“回禀太后,这丑生是罗寿山的徒弟。”
珍嫔坐在皇上身边,疑惑问道:“皇上,这罗寿山是谁啊?很有名气吗?”
皇上看了一眼身后站着的溥侗。
溥侗上前了一步,言道:“回禀皇上,十几日前,有四人以民藉学生的身份入选升平署当差,罗青山便是其中一位。”
皇上想了想,笑了,道:“朕记得了,那四人中还有个谭先生,你跟朕提过,你说是想着要拜他为师,跟他学唱京剧的。”
溥侗笑了笑。
“接着说。”慈禧太后问了一声。
李公公称了一声:“这个丑生,人称‘柳垂线’,在京城外,很是有名气。”
荣寿公主追问:“如何的有名气了?还能与他师傅相比吗?”
李公公只是道:“这便不知了。”
“多蒙老丈将我渡过江来,无物可谢。我这里有宝剑一口,上有七星,价值连城,赠与老丈,以为渡江之费。”
“慢来,慢来。老汉听说楚平王欲得将军,悬有万金之赏。我不图赏,岂图你的酬谢!况这山路险要,将军岂可无剑!老汉打鱼江中,要它何用!请你速速去吧。”
慈禧太后瞧着台上,道:“年纪不过双九,却能唱丑生,唱出了花甲丑生的骨,着实不错,好生打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