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姜伯庸就明白了,啧啧称叹,“只要那些粮种能让亩产增多的事传了出去,不怕那些世家豪强不动心,要知道百姓们富裕一点的顶多就是几十亩田地,跟世家动辄就百倾地、千倾地可不同。
假若一亩地增产二斗米,百倾地就是多了两千石,千倾地就是两万石,这么简单的筹算,相信那些世家豪强一定会打个好算盘的。
只要动心了,就逃不出六郎的手掌心了,看来国库又要增加一大笔金子了。”
按照姜伯锦的性子,这回肯定又要大宰一笔世家豪强,怕是那些世家还是跟上回那样,就算心里恨得要死,也会咬着牙捧着金子跟姜伯锦买粮种,不然别家买了粮种一年就多了几千石的粮食,他们家没有,到秋收还要按照恒产多寡被姜元羲收赋税,那得多亏!
“也不知霍尚书把国库建好没有。”姜元羲同样会心一笑。
姜伯锦把长安城卖出了天价,赚了二十来万的金子,不仅把姜元羲的私库补上,还让国库一下子就充盈起来,户部七八间屋子堆满了装金子的箱子,几百个虎贲军日夜不停的驻守巡查,无关人等想要靠近,都会被虎贲军抓拿。
因着国库还未建好,金子暂时放在户部,姜伯锦已经连续好几天进宫跟姜元羲哭诉,说户部连个落脚办事的地儿都没有了,哭着喊着让姜元羲把金子都搬走,姜元羲只得派人去催促霍景山赶紧修好国库。
“春耕之事尤为重要,必定要敦促各地做好春耕一事,明儿就让四军出发吧,不能再等了。”姜元羲神色一肃,认真道。
姜伯庸点头应诺,“陛下诏,微臣敬闻圣命。”
“五哥,长安城的太学院快要建好了,等你忙完这段时日,不若你去太学院里头教书一年?”
此话让姜伯庸怔愣不已,“陛下这话何解?”
☆、第425章 国学
“五哥可还记得卢夫人曾经办的那个免束脩的书苑?”姜元羲问道。
姜伯庸点点头,但仍然疑惑不解,那个书苑跟他要去太学院任教有关系?
“朕觉得此法甚好,准备在大雍各地都开办一个国学,朕想让更多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都能识字读书。
朕想拟定家中恒产十五贯家资以下的,家中有六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孩童,都可以免束脩进国学。
就跟太学院一样,除了启蒙都相同之外,等过了启蒙阶段,那些孩子们就能跟丹阳县的孩子们一样,可以去药堂、可以去工堂进益。
国学每日响午提供伙食,这一顿伙食同样也不用银钱,且每月月底都要进行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