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没答话。
第 18 章
按照周同学那边传来的说法,现在教育局承压很大,社会要求公平公正,最终可能还是以划片入学、学校轮换师资为模式,来解决小学升入初中的问题。这样一来加分项必然大大缩小,能进入加分名单的项目最终只会是凤毛麟角。
可就是这凤毛麟角,也给韩晓抓住了。
周同学锁定了一位教育局主要领导亲侄女的汇演报名,然后把这个事情透露给了韩晓。那位亲侄女已经很久没有参赛动静,这次出手一定是有所内情。韩晓继而研究起那次汇演来,果然发现了端倪:虽然汇演承办方是省教育厅,后面跟着文明办或者妇联等与教育挨不着边的协办单位,可委托方却令人瞩目:一个国家级的机构。
韩晓费了好大的功夫,才在周同学的鼎力帮助下挂靠在市教育局下才报上了名。那几年全国迎来了最大的关键词:“和谐”,这场汇演主题就是家庭和谐,表演的都是亲子节目。这种汇演普通人既难注意,更没有参与的门路。本来韩晓想拉我一块儿表演,弄个家庭小品什么的。可对这事情我是真不乐意。本来我想为了女儿的前途,寒碜便寒碜一把,所以犹豫着是不是要答应。不过韩晓见我面有难色,于是根本没等我回答,便立即大度地说:“没事,你生意忙你就忙你的,有我娘儿俩就成!”
合着她一开始就不打算让我参与。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家庭小品”只是个幌子,是为了礼貌地征询我的意见时胡编乱造的。她真正想弄的还是芭蕾只不过把芭蕾跟小品艺术稍微做了一下结合。实际上也只有芭蕾,才能让丫丫未来的加分项在一水儿的证书陪衬下含金量十足。当然跟从前不一样的是,这回芭蕾不是丫丫一人跳,而是她母女两人同跳。
这个创意很不错,不过我没想到的是韩晓居然愿意跳、而且居然还能跳。虽然阿我也知道她经常带着舞鞋去陪丫丫培训,但毕竟荒疏多年,所以当她在我眼前排练一段时,我仍觉不可思议。其他女人结婚这么多年,肚子上多少有些赘肉,可是韩晓依然年轻,依然性感,她的舞步、她的身姿、她在舞台上和丫丫的那种自然的互动,简直让人无法想象这是一对母女。
跟其他节目比起来,她们准备的这一个太出众了。这种汇演本来也不能要求太多,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表演嘛,无非煽情的诗歌、没头没脑的笑话、以及一些不疼不痒的说教。演员们表演都很尽力,观众们的掌声都很敷衍——直到韩晓和丫丫一大一小两只白天鹅出现在聚光灯下。
台下每一个人的脸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