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天桥底下扫了一圈碟,屁颠屁颠地邀请莫思薇前来观影。我话里话外暗示说这是我的房子,到时候只有我俩,绝无旁人。她听完并没有任何异议。
可是等到周日她坐公交车来,却另外带了个人。
“胖室友”顾名思义,是莫思薇一个身材圆润的室友。胖室友为人友善,心宽体胖。可能是为人太坦诚厚道,大部分同学尊重但不十分亲近胖室友。她最好的朋友就只剩下住她下铺的莫思薇。莫思薇说胖室友平时可喜欢看电影了:“可惜到处没有条件看,我就干脆借你的花献献佛啦!”
对于这种官方辞令我毫无办法。好在事实证明胖室友的确是个影视爱好者,而且颇通人情世故,每次都不会空手而来:红薯干、爆米花,偶尔还带一些那年头常见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原本为了跟莫思薇亲近,我特意把客厅原来的藤条长椅卖了,买进来一个半大不小的沙发。我幻想着跟她拥挤在那个小沙发局促的空间里,看着催人泪下的言情片,相互偎依,不断靠近……可结果现在胖室友从中插上一脚,那个小沙发成了她俩的专属,我则自己搬个小马扎坐一旁,孤孤单单地仰视着泛着白光的电视屏幕。
因为胖室友的存在,我们看片的范围一再扩大,虽然不离“情感”这个主轴,但主题却不断外延:《人鬼情未了》、《克莱默夫妇》、《爱在黎明破晓前》、《情书》、《西雅图夜未眠》、《重庆森林》、《这个杀手不太冷》、《土拨鼠之日》……甚至《雌雄大盗》。
胖室友不但爱看电影,还爱思考电影,每看完一部,她都要像中学里做语文阅读理解似地总结大意、提炼中心思想。放以前我跟莫思薇单独在一起我也挺喜欢这样,可现在有她横插一杠子,我就不免意兴阑珊。有一次我们看了部黑白老片《控方证人》,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是出自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看完时的确深受震撼、非同凡响。对于那个结局:女主杀死出轨的爱人,而一直与女主对立的律师却决议为女主辩护——胖室友虽然也被感动,却始终觉得有违公序良俗。她一个劲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非得是这样一个结果?问得我都烦了,应付了一句说:“因为嘛,你们女人总有道理。”
原本我得到了这套公寓,以为可以再也不用受钟点房的限制自由自在地看片,结果现在成了适得其反。我基本上以每周七碟的速度消耗着市场上能搜罗到的光盘。虽然这个数字不是很大,但是考虑到两位女生的看片范围相对狭窄,挑选的空间其实有限。所以后来我不得不向天桥底下的卖盘大叔寻求帮助,我说了我的需求和难处,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