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得很,远处的高音喇叭传来歌声,是那首十分著名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于淑珍那清亮的歌声,更使我们增加了前进的力量。
到了学校,我们直接找到教导处。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的,不知道自己倒底考了多少。教导处的老师很高兴的对我说:“金柱,你考得不错,在咱们学校考了个状元。”
我的心里一阵狂喜,没有说话,急忙接过成绩单,发现我的总分超过了录取分数线四十分。紧接着,我们就要填报志愿。我到班主任邢老师那里去,征求他的看法。他说:“你这么好的成绩,应当报一个好一点的学校。”
当时都知道好的学校有北大和清华,还有人大。只不过这些学校太有名了,我不敢报,后来老师给我推荐了山东大学,说这个学校是全国重点,自己挑选了吉林大学,作为第二志愿。因为在此之前,我在一本刊物上见到过吉林大学的照片,那是我最初对大学的认识,是我大学梦的一部分。当时也没有想到吉林有多远,东北的冬天有多冷。真是太单纯了,做事有一股子不管不顾的样子。
过后的两天,我们要到县城去体检。县城离我们村有近六十里的路程。前面我说过,我们这个村子正处在和另一个县的交界处,可以称作边区,当然会离县城较远。更为糟糕的是,我们村与县城之间几乎没有油面路。在这样的天气里,要到县城去,只有一条通道,就是沿着离村将近十五里以外的柏油走六十多里路到地区所在地金桃市,然后再从金桃出发,折向县城。那一段路还有五十里。也就是我们实际上要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边,而无法通过第三个边直接到达。
临行的那天夜里,又下了一夜的大雨,路上到处是积水。经过一连几天的阴雨天气,地里和路上的泥土已经变得十分松软了。自行车没法在上面走,就是推起来也十分费力。仍然是过一段时间就必须清理一下挡泥板里塞紧的泥。这样走太慢了。
那天我起来的比较早,我父亲送我。最艰难的还是一开始的那段土路。根本无法前进。没有办法,我父亲只好把那辆重重的自行车扛在肩上,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次把他累得够戗。我几次都想帮他一下,都被他拒绝了。
到了油面路上,我和父亲分别后,就一直向东北方金桃市的方向骑去。其实我从小连县城都没有到过,更别提到城市去了,那时城市在我的心里只是一个梦。
一路上,公路上还留着一片片的积水。公路两旁的树被雨水冲刷得更绿了。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只有那春播的谷子有些泛黄了。抬眼望去,满目的绿色原野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