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如饮酒。有些人不知道中国酒的生产方式,或者装作不知道,仅仅因为蒸馏两字,就以为跟其他蒸馏方式是一样的。因为阿拉伯人是比较早用蒸馏法的,就坚持认为中国白酒是外来的。其实中国白酒的蒸馏,跟蒸馒头类似,这技术中国人熟得不能再熟,白酒诞生在中国理所应当。
建国后喝白酒,米酒渐渐受到冷落,很多为喜欢喝白酒的人不愤。就说因为红军过草地经过了遵义,所以建国后带火了茅台,也带火了白酒。有的人说是苏联人喜欢高度酒,因为建国后大规模援助,也带动了中国人喜欢白酒。
这些无稽之谈,说的有些人别有用心,有些人则信以为真。
与其编这么多故事,不如就直接说,是从商人的宴席传下来的。包括很多酒桌的规矩,都是如此。
王宵猎的制度,提举这类负责具体事务的人,是不能转变为官员的。官员有官员的入职、升迁渠道,提举这类直接负责管理工厂的人,有他们的入职、升迁的渠道。而且提举等官员,奖励、惩罚一般会以钱的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大监直接管理提举,但是大监拿的是俸禄,往往比下面的提举的薪资低。如果经营的好,提举除了薪资之外还有不等的奖金,可能远远超过大监的俸禄。
但是,在礼制上,提举远远不能跟大监相比。因为大监的礼制,代表了官方的制度,不容违犯。
提举不是官职,他们的身份更类似商人。赚着大钱,但身份比官员低了很多。这种身份,让他们更加注重一些礼仪排场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他们的身份。
这一餐饭吃得各方都心满意足。罗耀平获得了面子,吕颐浩获得了尊重。
到了下午,吕颐浩等人参观了钟表厂。
在大座钟生产厂,吕颐浩见到一个一个零件被标准化的生产出来,然后汇聚到一起,组成一座座大座钟。在手表和怀表的生产工厂,见到了更精巧的零件,更精密的组装。甚至在奢侈品生产工厂,见到了从头到尾就只有几个工匠的生产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极为精美。
从钟表生产工厂出来,吕颐浩很长时间没有说话。
晚上没有在钟表工厂吃饭,送走了崔念,几个人早早就回到驿馆。
太阳还很高,阳光酒在人身上,暖暖的,让人懒洋洋的。
吕颐浩拿了一把交椅,坐在驿馆的花园里,望着天边的夕阳出神。
花园里的牡丹花正在盛开,五彩斑爛,分外鲜艳。两只蝴蝶翩翩起舞,互相追逐着,在花朵间飞来飞去。
这是个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