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官员一道会审,看样子不审出个结果,所有人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蓟崇面如死灰,他当真没想到,他杀光了那小厮身边的所有人,那些只与小厮打过几次照面的人,他实在是找不到了,却能被穆淳给找出来。
殿中众臣看看蓟崇闪烁的眼神,又看看穆淳和方湛信心十足的脸,不用猜也知道这次审讯的结果会是怎样。
果然,一日之后大理寺官员奏禀皇帝,那小厮还没受审,就在狱中咬舌自尽了,他的身上有一封事先写好的血书,血书上写着,他只是想找机会报复杀害主人的青门,所以才骗了蓟崇,利用蓟崇来陷害青门和蜀王。
真相为何,此时很多人已心知肚明。蓟崇这几年来在皇帝跟前本就已不那么受重视,经此一事,更是彻底失去了恩宠,军中那些本还对他巴结奉承的人此后再也不亲近他,却也碍于他的淫威不敢对他不敬,如此不冷不热的态度下,唯有常年与蓟崇为伍、根本下不了船的几个人还在帮他四处申辩。
太子失去了以蓟崇为首的武将助力,如同被斩断了一条手臂,幸而还有部分常年支持他的文官愿意帮他,才不至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虽然穆淳与江湖人合谋造反篡位之事被洗清,但此后几日,在太子一党残存势力的煽动下,朝中针对穆淳结交江湖人士的指责声仍然猛烈。□□认为,做为皇家一员,蜀王未经皇帝授意就私自与江湖势力结交,实属居心不良,此种说法也曾短暂地令朝中局势往质疑穆淳的方向倒去。但绝大部分官员是理智的,且未曾牵涉到这件事中,有种“旁观者清”的透彻,他们静下心冷静地思考过后,认为蜀地当年极度贫寒,又兼地形复杂,朝廷势力难以深入,江湖势力在当地影响力极大,若不结交,根本无从管治。设身处地后,竟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为穆淳辩解,那些别有居心的攻击者,很快就站不住脚了。
经此一事,那些原本固执地认为穆淳是投机取巧之辈的大臣,也对他有了改观,或许,真的只是他们自己太偏激了。
饶是如此形势,皇帝仍然气得在乾明宫中摔了好几个杯子,这些搬弄是非之辈,竟如此费心钻营来陷害他的儿子。先前穆淳在蜀地接连遇刺,若不是因为笼络了江湖势力,此刻早就命丧黄泉了,此时这些人还敢利用穆淳与江湖人的交情来大做文章,当真是可恶至极。
对此,穆淳只是略略劝慰了几句,多的求情之话不说,他知道,若此时装作慷慨大度劝皇帝原谅那些与他为敌的人,反会显得惺惺作态。
皇帝看了眼自己的小儿子,欣慰地笑一笑,忽然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