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还需要一套合理的运作体制。
八路军因为受毛熊的影响有段时期走向了计划经济……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愿意资本掌握在资本家手里让资本家剥削百姓。
于是企业、工厂都由国家控制,百姓为国家工作吃大锅饭,希望能形成了一种平等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
然而,这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彼此之间没有竞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拿的全是一样的工资。
那么,身为个体为什么还要干多干好呢?
磨洋工不好吗?
其结果就是工厂质量锐减生产效率低下,最终谁都没饭吃。
王学新希望能够乘着这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先把市场经济搞起来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比如以需要资金为借口出售企业,这些出售给私人的企业就会与国有企业形成竞争关系进入良性循环。
只有这样,华夏才能真正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第1794章 发展模式
当然,王学新不会乱搞私有化。
全面私有化和全面国有化其实是两个极端。
前者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垄断,大鱼吃小鱼之后整个国家都被资本控制。
后者则不利于竞争,躺平的跟努力工作的拿一样的薪资,自然而然的造就全民躺平,结果是产品质量严重下降没有竞争力。
华夏人讲究的是中庸之道。
最合理的应该是在国有化与私有化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然后用国有化企业的可控性去宏观调控市场打击投机倒把的不法商贩。
比如粮食,国有企业平时大量收购粮食做为储备,一旦某处出现灾情比如地震旱灾时不法商贩开始恶意囤积粮食并哄抬价格时,国有企业就可以用平价大批量投放粮食。
如果灾区百姓能用平价购买到充足的粮食还会到不法商贩那购买高价粮吗?
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法商贩囤积的粮食要么烂在仓库里要么亏本平价出售。
时间一长,不法商贩就明白一点:出现灾情时想发灾难财是行不通的。
而资本控制的国家则恰恰相反,越是灾情发生时物价就越高,而且还有十分正当的理由:灾情发生时其维护人员的维护成本上升,于是涨电价就是必须而且相当正常的。
王学新是个过来人,这些他都懂。
钢铁和石油工业必须控制在国家手里……开玩笑,这可是工业和军队的骨骼血液,这些产业要是控制在私企手里,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就不是国家能控制的,而是资本寡头一句话的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