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谢谢心态好好啊!
作者:西门柳 日期:2010…01…27 14:04
作者:龙兴侯 回复日期:2010…01…26 10:04:11
孔子是万世师表,是大圣人,按理应该是众神呵护,群邪辟易。为什么儿子和几位得意的弟子先后早逝,让他承受巨大的打击呢。这种大不幸之事为什么会落在圣人身上。
==========================================
孔子的儿子伯鱼死于50岁,这大致相当是当时的平均寿命,不能算夭。
弟子子路是死于战争,这是其性格所决定的结局。孔子早就反复劝提醒过子路注意自己好斗与粗鲁的性格。
颜回先于孔子死亡,享年41岁,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般人也就四十多到五十多岁,也算不得过份早夭。何况颜回生来福报就薄,其寿夭与其自身的福报有关。
孔子一生致力于其政治理念的推广及教学,在世之时,“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在其身后,一人而为百代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如夫子自己所言:“求仁得仁,又何怨焉”?就福报而论之,福报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也是根据其心念所系而发展的。孔子的心愿在于政治思想的推广,后为“大成至圣先师”,庙祀血食,世世不继,这也算是天从善人之愿了。
作者:西门柳 日期:2010…01…27 14:17
作者:龙兴侯 回复日期:2010…01…26 10:04:11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不是说一个人一生福报是个定值,还是有一个相当大的浮动范围呢。若说是定值,在完全不考虑行善积福的前提下,努力工作对福报的影响有多大呢,相比行善积福如何。我是指现世获报。
===============================
打个比方,福报相当于播下的种子,努力相当于耕耘过程。这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种子,每天翻地施肥、累死累活也不可能有果实收获;如果有种子而不好好耕种、勤加守护,收成也是不大。勤劳只能把自己应得的福报发挥到最大的程度。懒惰的话,钱绝对不会从床顶上的天花板上往下掉。
那什么是土地?父母是自家的私田,自种自收;佛门、贫病之人,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动物、鬼神等都是公田,公田之中,谁种谁收。这些田归根结底是在心上,即所谓心田。
作者:西门柳 日期: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