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佛教中五福之中的一福…得善终。得善终者,未来世必定生往善道。
还听他说过一个相反的事例。
他老家的街上,有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儿子是混黑社会的。老太太在菜市场卖菜,仗着儿子的狠,与人发生矛盾时动辄叫来儿子武力解决。一次因为与一个小伙子因斤两发生争执,她叫来两个儿子,将小伙子的衣服剥得光溜溜的,满菜市场追打。这件事因为太有新闻性,在地方上曾轰动一时,老太太也因此风头十足。
过了几年,两个儿子在街上开饭店,旁边哪家生意好了,就用黑社会手段逼着别人关门搬迁。有一家实在是生意太好,舍不得搬,提心吊胆地硬扛着。兄弟俩横着走惯了,哪见过这么不识相的?盛怒之下,大白天拎着刀上门,就将那家两口子砍了,一死一伤。兄弟俩很快落网,一个斩立决,一个斩监候。老太太也从此落得个晚景凄凉。
当年这哥俩横行乡里的时候,因果又在哪里?有时候并不是没有因果,只是我们缺少了一点点耐心。
作者:西门柳 日期:2009…12…14 14:10
谈无常
因为有了生命的轮回,而生命的大部分,对于因果多不知情,为求生存,往往任意造作,在因果律的支配下,生生世世在滚滚的生命浪潮中随波逐流、或沉或浮。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沉沦于恶道,求出渺渺无期。这就是从长远来看,六道轮回的可怕。
撇开轮回,只考虑人的现世,同样面临生老病死之种种苦痛。
有人认为,是不是佛教的看法过于悲观?有没有轮回不知道,至少人世间还是有很多快乐的,或者说有苦有乐,苦乐人生才有丰富的意义。这种说法,是不了解生命的本来面目。
人一切的享受,皆是六入或五蕴的需求反映。如看电视是满足眼识的需求,听音乐是满足耳识的需求,喜欢大自然的清香只是满足鼻识的需求,美食当前是为舌识需求,按摩运动男女之爱也只是满足身识的需求,文化熏陶或胡思乱想也只是意识的需求。
但是这一切的需求都是无常的。
没有任何一种感受可以持续不变,而且,即使是最美好的感受,如果延续时间过长,即会变成一种无法忍受的折磨。比如累了的时候,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是一种享受,但让你长期坐着,简直就是要命,说什么都得出去走走,先前的享受很快变成折磨,这是无常在做怪。一种最喜欢吃的菜,让你接连不断地吃,也会无法入口,再连续吃个几个月,闻到那气味都反胃。原来视同掌上珍宝的女人,几年下来,就象左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