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而我朝百姓却因禁令不得进入。
而这期间大概有三十余年,差不多已经换了一代人,这导致当地辽人就认为那些土地,应该是属于他们辽国的。
直到庆历元年,边州来上诉朝廷,北民苏直、聂再友侵耕阳武寨地,这才引起朝廷的重视。”
张斐问道:“当时朝廷又是如何应对的?”
韩琦叹道:“当时阳武寨的官员与辽国使臣经过一番商议,确定在淳县西北阳武寨的地界划分。”
张斐问道:“是如何划分的?”
韩琦道:“东至买马城,南至黄嵬大山脚,西至焦家寨,北至张家庄。”
张斐问道:“这是最初的界限吗?”
韩琦道:“实际上界限向南移动了二十余里。”
张斐道:“也就是说,经过此次谈判,辽国将他们在河东的边界线,向南推进了二十余里。”
韩琦点点头。
张斐低头看了眼文案,道:“但即便是根据这条界限,天池等地并不包括在内。”
韩琦又道:“在庆历三年的时候,再度引发争议,原因是一个名叫石廷的北民再度越界侵耕我朝领土。”
张斐道:“结果呢?”
韩琦道:“双方再度调整淳县以北的地界,但是地界调整与之前划定的,差别并不大。
而之后仁宗皇帝,便决定在边界处挖堑壕,以此为界,但是在庆历五年,北民杜思荣又越过堑壕,侵耕天池以北的土地,但当时此人并未进入天池范围。”
张斐问道:“当时朝廷的应对又是什么?”
韩琦没有做声。
张斐等了一会儿,又低头看了眼文案,道:“根据之前原告所言,朝廷只能再挖堑壕,对方再侵,朝廷再挖,此言是否属实。”
韩琦点点头。
张斐道:“不过我对韩相公所言,是略感不解,一个北民的侵耕,就能够迫使我朝将整条边界线南移?”
韩琦没有做声。
外面也是一片死寂。
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第八百零七章 最终判决
韩琦当然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事实,辽国就是凭借一些边民去占领更多的土地,谁也不能否认,在面对辽国的问题,宋朝就是比较软弱的,反正是能忍则忍。
这气氛很是尴尬。
一片死寂。
好在张斐也只是表达自己的困惑,无意去就此问题继续深究,因为这并不是此案的关键,他又继续问道:“不知韩相公是何时介入此事的?”
“皇佑五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