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说得,是能够合法实现的,免得到时又吵到皇庭去。”
这些房东都是没良心的。张斐心里不禁生出一丝鄙夷。
王安石又道:“还有就是这土地的问题,如果将地卖给他们,万一有些人拆了作坊建足球场或者赌坊、青楼,那可如何是好?”
张斐稍一沉吟,道:“朝廷是可以通过政令,将这些土地全部赋予工业属性,就是确保这些土地只能建造作坊,不能挪作他用,除非得到朝廷的批示。”
王安石稍稍点头,突然想到什么,“我记得《临时法》中只有农田保护法,不能轻易在农田上建造任何房屋。那何不区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之间都不能轻易转换。”
张斐解释道:“我们有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目前大多数作坊、店铺,都是在自己家里,只有大小的区别,是难以区分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
但是如果今后规模变大,肯定还是会区分的,因为大作坊势必要跟农业争抢河道,但是现在还没有必要。”
如今工商业还在幼苗时期,应给给予鼓励和自由,一开始全部管住,怎么发展的起。
王安石点点头道:“你们有这个打算就行。”
等到张斐帮王安石拟定出这份土地契约后,户部那边是立刻开始进行扑买。
不到七日功夫,七十个作坊就全部卖完了,其中大作坊的购买者,都是以纸张、酒和纺织为主,尤其是纺织和纸张,而朝廷从中获得一百七十万贯收入,当然,这里面还包括承建的费用。
虽然说比起内城的房价而言,这价钱还真不算高,但是那毕竟是内城,你这是建在郊区的。
其实这价钱已经是非常高了。
普天之下,可能也只有东京汴梁能够做到这一点。
首先,这里不缺权贵,他们花几万贯赌一个未来,还是值得的。
其次,这里不缺消费。
到底京城是在吸全国的血,而且其中占大头的是禁军士兵,财政十之七八,都是用于军费。
虽然宰相的俸禄高,但宰相就两三个,他们又能消费多少,主要的消费能力是那些士兵。
那么只要朝廷继续货币化改革,扩大生产,那是绝对不会亏的。
第二期,第三期才是重头戏。
因为那得等到最终的税币法案出来之后,商人心里有底,一定会拼命争抢的。
第一期只是抛砖引玉。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前东京汴梁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现在不是,如今大宋又出现一个现象级别的城市,就是熙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